公文写作素材加工技巧

文秘攻略

大家肯定有这样的感受,同样的素材,不同的人用,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甚至判若云泥,就像同样的一堆石头,不同的工匠来盖房子,质量会后很大差距一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素材的必要加工,很多人对于素材一般都是拿来就粘贴,不管你是否贴切,是否精当,是否合理,就像一个蹩脚的石匠盖房子,面对一堆不规则的石头,不加工,不打磨,不雕刻,直接堆砌起来一样,怎能盖出漂亮的房子来呢?

所以,我的建议是,写作者不仅要注重收集素材、分类管理素材,还要懂得加工、打磨素材,把一堆“生材”变成“熟材”,变成能有机融入你文章段落、有效支撑你文章观点的可用之材。

怎么加工?大致有六种:

一、阅读梳理,由粗到精

对于选好的素材,还要进行必要的阅读分析,看素材哪些可用,哪些无用,然后剔除掉那些没用的,让素材更精炼。

正如俄国作家契诃夫讲的:“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脸来,无非是把这块石头上不是脸的地方剔掉罢了。”也只有削尽冗繁留情廋,才可让主旨更鲜明。

我本人在起草综合文稿时总感到,很多部门报来的基础资料,大多面面俱到,既细且详,字数也多,少的一两千字,多的四五千,若不进行必要的概括提炼、删减压缩,写出来的稿子就真的成“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了。

二、引申联想,由此及彼

事物都是联系的,有些素材表面上看起来与稿子毫不相关,实际上却是有内在联系的。要把这些素材用好,关键要善于跨界思考,引申联想,找到彼此之间的相同点。

仅展示614字,全文共1749

请登录后继续
相关文档
用好公文写作素材的五招

因为收集写作素材的目的,是为了写作时用得上,倘若费心费力搞来的素材,正式写作时却不会用,就白忙活了。这好比一个建造师在盖房子前,花大价钱买最好的建筑材料却不会用,把大梁的钢筋用到楼板上,把地板贴到墙上,甚至连砖块都砌不齐,焉能造出好房子。

应用文写作中的“信”“达”“雅”

应用文写作对语言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平实和简明,二是要典雅。平实大约相当于古人所说的“信”,就是要表达出事物的真实面目或本质,不务虚言;而简明则相当于古人所说的“达”,要求写文章词句达意、通顺而明白即可;典雅则大致相当于古人所说的“雅”。

写材料如何思考?只有想到,才能写到

我一直主张,想写好文稿一定要注重思维训练,因为写作最终是思维的较量,倘若你不会思考或思维方式不对,实际写将起来是非常吃力的。于是,朋友们经常问到我写作思维的训练问题。为了给大家思维的启发,我在线下讲《公文写作的十大思维方式》,同时也在公众号里做一些探讨。

机关干部如何快速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公文写作是一项精细科学的脑力劳动。它包含了许多层次的内容,不是主观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而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做好,这也正是大家感到材料难写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任何形式的写作都是主观对于客观的一种认知探索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人永远是主体。

资深笔杆子分享:材料标题就得这样拟

工作报告的写作,还有总结性材料的写作,实际上包含着与层次标题拟写相反的过程,即层次标题的展开。层次标题的拟写是对材料进行概括、归纳的过程,即:分析材料→归纳材料→提炼标题(笔者曾在《应用写作》2014年第6期撰文谈到这个问题)。

最近上新
驻村干部座谈会发言材料:从“键盘侠”到“泥腿子”的蜕变之路

我是x村驻村第一书记x,来自县农业农村局。今天是我驻村的第x天,从办公室“键盘侠”转型为田间“泥腿子”,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村级工作的厚重与温度。现将驻村后的一点心得体会向各位领导、朋友们汇报如下。

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报告

近年来,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纪委监委的有力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为全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大力整治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切实解决某某市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深学细研强思想主动作为抓落实切实推动__三中全会精神落地见效

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新征程上的宣言书和动员令,是一部闪耀着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区县深化作风整顿建设工作部署推进会讲话

分析研判我县当前纪检监察、反腐败和作风建设工作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刚才,我们听取了部分单位的发言,看到了成绩,也看到了差距,更看到了希望。下面,我结合某某县实际,讲几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