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老笔头的10条写作心得

文秘攻略

唐浩明先生在《点评曾国藩奏折》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能把公文写好,写出水平,就具备了相应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也就有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办事能力。”作为机关干部,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立身之本,也是看家本领。把这个本领练高强了,干起工作来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也才能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发展进步机会。今天,想跟笔友们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写作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这是一句谚语,其意是说,有了充裕的粮食,就不会担心被饿着或生活无着落,自然心里也就不惊慌了。拿到文稿写作中来,就是要养成平时收集素材的好习惯,再分门别类整理建档,用的时候就可以按需所取,不用到处抓瞎。素材的收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名人名言类、格言警句类、观点论述类、佳词妙句类,还有许多质量上乘、水平高超能作以学习借鉴的范文,等等。把这些“粮仓”堆实了,才能吃得饱、吃得好。对于材料新手来说,养成这个习惯非常重要。

二、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

欧阳修的《卖油翁》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句话寓意着熟能生巧的道理。文稿写作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实践,一种将思维转化为文字的活动,关键在于多写多练,舍此别无他途。如同游泳一样,即便学习了再多的游泳知识,如果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写作更是如此,即使你懂得再多的写作技巧,如果疏于练习、懒于动笔,照样还是不会写。所以,拿起笔,经常写,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王道。市面上所谓的“写作速成法”,大都是忽悠人的“狗皮膏药”,一定要远之、避之。

仅展示641字,全文共2500

请登录后继续
相关文档
应用文写作中的“信”“达”“雅”

应用文写作对语言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平实和简明,二是要典雅。平实大约相当于古人所说的“信”,就是要表达出事物的真实面目或本质,不务虚言;而简明则相当于古人所说的“达”,要求写文章词句达意、通顺而明白即可;典雅则大致相当于古人所说的“雅”。

写材料如何思考?只有想到,才能写到

我一直主张,想写好文稿一定要注重思维训练,因为写作最终是思维的较量,倘若你不会思考或思维方式不对,实际写将起来是非常吃力的。于是,朋友们经常问到我写作思维的训练问题。为了给大家思维的启发,我在线下讲《公文写作的十大思维方式》,同时也在公众号里做一些探讨。

机关干部如何快速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公文写作是一项精细科学的脑力劳动。它包含了许多层次的内容,不是主观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而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做好,这也正是大家感到材料难写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任何形式的写作都是主观对于客观的一种认知探索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人永远是主体。

资深笔杆子分享:材料标题就得这样拟

工作报告的写作,还有总结性材料的写作,实际上包含着与层次标题拟写相反的过程,即层次标题的展开。层次标题的拟写是对材料进行概括、归纳的过程,即:分析材料→归纳材料→提炼标题(笔者曾在《应用写作》2014年第6期撰文谈到这个问题)。

浅谈机关文稿写作的基础

机关文字工作者与自己服务的对象即单位的领导人相比,无论人生阅历、从政经验、政策水平、工作能力、人脉关系、信息量等都没有什么优势,为什么领导人还愿意采纳机关文字工作者起草的文稿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机关文稿写作的基础进行一番分析。

最近上新
2024年公司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认真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部署,持续打造党建品牌,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一体化,积极发挥党支部在科研生产、经营发展、意识形态、改革创新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2024年公司党委书记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述职报告

建立“第一议题”制度,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XX项,开展中心组学习研讨XX次,党委会研究党风廉政建设议题XX项,不断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把握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强化理论武装。

2024年学校秋季开学典礼讲话

今日,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迎接这新学期,新气象。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热烈的欢迎!新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七年级同学们,你们的到来为校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欢迎你们成为我们大家庭的一员!

写材料“俗语金句”汇编(54组)

1.只要有恒心,铁杵也能磨成针。我区创新创业的热潮正是靠着这股韧劲打造而成。2.蚂蚁啃骨头,干一点是一点。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干部就是用这种精神做实每一项帮扶措施。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狠抓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深刻领会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交流发言

围绕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提出重要要求,为安徽发展全方位把脉定向、指路领航,饱含对安徽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安徽工作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