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必备周恩来_小故事汇总(30则)

写作素材

1.周恩来勤俭朴素

周恩来_几套服装一穿就是几十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有时还穿着织补过的衣服接见外宾。身边工作人员提醒他礼服早该换了,他笑着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见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缝缝补补了,但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

2.周恩来严以律己

有一次,周_到上海出差,听说有一些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食宿费用都向地方开支后,他非常生气。回到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开具账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3.周恩来坐火车拒绝包厢软卧

1937年秋天,为了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要去石家庄会见国民_卫立煌。随行的警卫员考虑到周恩来总是废寝忘食地工作,长期睡眠不足,鼻腔又经常出血,路上需要好好休息一下,就请后勤的同志去买火车包厢票。周恩来知道了,立刻加以阻止。警卫员只好说:“那就买软卧吧!”周恩来还是不同意,说:“不要软卧,就买普通票。路不长,在车上只过一个晚上嘛!”

仅展示520字,全文共10435

请登录后继续
相关文档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历史小故事(40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防治腐败、稳固江山,每启用一批地方官员,总要告诫这些预任官员,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这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底的泉水虽然不多,但甘甜清爽,每天都可以汲取享用,泉却始终不会干涸。相反,不愿守用井底之泉,而去追求薪俸之外的财物。

红色诗词《七律·长征》里的党史故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1935年10月,在中央红军主力即将到达陕北时,毛泽东写下了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

西柏坡红色故事: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8年底,毛泽东在西柏坡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毫不含糊地指出:必须“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派……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任弼时的红色家风与崇高品格

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家庭风尚,是红色足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弼时同志非常重视家风建设,身体力行,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对红色家风的形成与发扬,增添了厚重的积淀。

朱德的入党故事一波三折

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朱德发奋学习,并且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感化与引导下,“思想大大地发展了”,被共产主义事业所吸引,决心参加这个党,成为其中一分子,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与自由,为全人类的幸福而献身。

最近上新
村党员大会专题党课:深入贯彻_八项规定精神 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咱们村作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作风建设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天,我想和大家从四个方面聊聊我的思考,也听听大家的意见。

组织部长贯彻_八项规定精神党课讲稿

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这些学习教育活动为全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

4月份党支部书记专题党课(2篇)

今天,按照要求,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践行八项规定、锤炼优良作风、推动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这既是一次理论的探讨,更是一次思想的交流,希望我们能够在思想的碰撞中共同提高,在实践的探索中携手前进。

乡镇党委书记学习《违反_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典型案例》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落实好《规定》,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发展党内民主,严明党的纪律,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贯彻_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交流研讨发言(全文3800字)

总书记深刻阐明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把握好的“四个着力点”,为包括江苏在内的经济大省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进一步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实践指南。